(故事的第三場景,媽媽飛奔而出呼喊著寶貝)
課程安排
有些孩子仍然還沒看過紙芝居的演出,於是我安排了日本紙芝居作品《媽媽的話》,我可沒能像故事姐姐們那樣唱唱跳跳,演這個作品應該還可勝任,再說母親節剛過,這個作品也挺應景。
檢討
1. 故事的第三場景,媽媽發現了小寶貝不見了,奪門飛奔去找,聲聲地喚著:「寶貝。」才演到這個場景,班上有些孩子笑了,我不予理會,讓故事持續下去。
這個作品的演出在聲音的揣摸上有其相當的難度,除了旁白和對白的切換,在對白裡,就得扮演「媽媽」、「湖水」、「老婆婆」、「死神」等四個角色。我記得先前在指導故事姐姐們表演時,她們總在這一聲「寶貝」時就NG。原因出在於她們沒能先揣摸媽媽失去愛子的心情。那是一種惶恐、焦急的心情,再加上飛奔而出的速度所呼喊出的聲音。
這個作品的演出在聲音的揣摸上有其相當的難度,除了旁白和對白的切換,在對白裡,就得扮演「媽媽」、「湖水」、「老婆婆」、「死神」等四個角色。我記得先前在指導故事姐姐們表演時,她們總在這一聲「寶貝」時就NG。原因出在於她們沒能先揣摸媽媽失去愛子的心情。那是一種惶恐、焦急的心情,再加上飛奔而出的速度所呼喊出的聲音。
2. 我不受笑聲干擾地持續演下去,接著湖水的聲音出現,班上原先那些笑聲沒了,大家都慢慢專注在故事裡。心情大概也都被故事中的媽媽所牽引著。一直到故事結束,我闔上舞台,我才看到有些女生的眼框紅了。不用多說,我知道她們受了故事的感動了,感受到了母親的偉大了。
4. 我初擬了一個發聲的課程,打算下回運用《小蝌蚪找媽媽》的故事,讓孩子可以先揣摸各種不同角色講話的聲音。其實,這也還只是擬音練習,要能擬出角色的情緒,仍有待其他課程設計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