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

紙芝居實驗班_第二堂

課程:
不知不覺過了一週,我居然忘了實驗班的課程,不得已只好安排和孩子共讀《紙戲人》(和英出版社)。

共讀前,我先概述1930年、1945年、1960年代紙芝居的興衰,再進入繪本演奏。結束後和孩子分享我個人的感動,並向孩子提問:「將來你們長大後,再有機會遇上當年說故事給你聽的人,你會跟他(她)說的第一句話是?」 請孩子將這句話寫在小紙卡上。

檢討:
在概述時,我問孩子:「曾經盛極一時的紙芝居,為什麼會衰退呢?孩子有幾個有趣的回答:
a.因為糖果變貴了。
b.因為圖卡用完了。(指故事都被看過了)
c.因為看其他戲。

a和b兩個答案,其實已經觸及紙芝居當年發展的現況。沒有錯的,如果要像故事中的老爺爺自己製糖,自備圖卡故事,那可能難以普及興盛。所以,當年有「紙芝居工會組織」,這些加入工會的紙戲人,可以向工會租借圖卡,批購糖果。因此,貨源能源源不絕地供應。我想,台灣現在也需要這樣的組織吧!

前兩個答案被否定後,孩子答出c。是的,紙芝居被一種「戲」取代了,但孩子並不知所謂的「戲」,就是電視機,可能看電視對現在的孩子來說,是天經地義的吧?於是,我再揭曉電視後,補充了紙芝居與電視的差異。略言之,紙芝居是不用插電的電視,機動方便可以深入偏鄉,一個人便可演一台戲,又不會對視力和腦力發展造成傷害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